鹿仔之港
唐山移民
鹿港飛帆
鹿港斜陽
行政沿革

 

鹿仔之港

    鹿港原名鹿仔港,隸屬台灣彰化縣,位北緯24度至24度10分、東經120度22分30秒至120度30分;東接秀水鄉,西臨台灣海峽,南與福興鄉以福鹿溪為界,北與線西鄉、和美鎮相臨,為台灣三百年史中的一個歷史重鎮。location.gif (14282 bytes)

    鹿港早期漢人移民未大量遷入之時為平埔族之巴布薩族(Babuza)之居住地,當時屬馬芝遴社,其住民過著較原始的生活。在荷蘭人佔據台灣之前,傳說是原住民獵鹿的地方。於清光緒八年時有一位叫黃逢昶的人曾來台遊歷,寫了一本「台灣雜記」,並寫了一首「鹿仔港熟番打鹿詩」,曰「山環海口水中流,番女番婆夜盪舟;打得鹿來歸去好,歌喧絕頂月當頭。」其中我們不難想見當時原住民生活於此的悠閒景況。

    鹿仔港之地名在中國歷史中首見於清康熙34年(1695年)高拱乾所修之台灣府志卷四武備志:「台灣水師左營......一分防鹿仔港,係報部本營官兵輪防......」。而鹿仔港被首稱為“鹿港”則見於清乾隆48年(1783年),福建將軍永德奏設正口,曰:「......至北路諸羅彰化等屬,則由鹿港出洋......」。光緒年間,因港口漸漸淤塞,航運漸被鹿港街西方4公里處之沖西港替代。日據初期,鹿港曾一度又稱沖西港。

    鹿仔港地名之源有四說:

  1. 因地名似鹿,故名為鹿仔港。
  2. 因台灣中部昔日多鹿,鹿港為鹿群經常聚集之地,從荷蘭據台至清初,鹿群遍佈,鹿的買賣非常興盛,故漢人便稱此地為鹿仔港。(此說較受普遍認同)
  3. 平埔族語 Rokau-an 之閩南語音譯,但此語原意已經不明。
  4. 因昔日為米糧之集散地,而儲存稻穀用之方形米倉就叫做『鹿』,故稱此地為鹿港。(鹿港有一街名為米市街,現名美市街,可見鹿港的確曾為米榖集散之地)

back.gif (840 bytes)


唐山移民

map-ming.gif (28664 bytes)    隋煬帝大業6年(610年),煬帝派遣虎賁中郎將陳稜與朝靖大夫張鎮州率師登陸鹿港,與平埔族大戰,殺其首領歡斯喀啦,擄其餘黨,從此漸有漢人來此與原住民來往貿易。

    清代之前,鹿港港深可泊巨艦,並可容納商船百餘艘,實為天然良港。且鹿港於全台各港中,離大陸最近,風不論南北,時不論春冬,揚帆而進,八更即至泉州,九更即到蚶江,十二更即達廈門,故鹿港自然成為唐山移民台灣之主要出入口。

    明鄭永曆19年(1666年),設北路安撫司於今日之彰化,漢人於是開始彰化平原之開墾。最先移進鹿港的漢人為閩省興化人,再來為泉州、漳州人,最後為粵省潮州人、諸邑人。

    鹿港街市最初型成於現今鹿港東北北橋頭客仔厝附近,港口則於今日之舊港一帶,然而因港口淤塞,碼頭遷至現今之市場附近,聚落便漸擴展移至現在之鹿港街(大有街一帶)。

back.gif (840 bytes)


鹿港飛帆

    mapching.gif (38837 bytes)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滅明鄭,清正式接管台灣,並於次年(康熙23年)採施琅等人之建議,頒訂三條海禁,限制大陸船隻及人民來台,並設水師汛駐防,後改置海防同知、巡檢負責稽查船隻盜載禁物。

    雖有海禁,因閩省之泉、漳米糧不足,許多私販偷渡來米榖集散地鹿港貿易,故鹿港和大陸仍有交通往來,並有移民隨之偷渡。福建將軍永德有鑑於此,於乾隆48年奏請清廷設鹿港正口,依廈門與鹿耳門通商模式設立專員管轄,並於次年准許「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所屬蚶江口」與「台灣府彰化縣鹿仔港」正式設口開渡。從此鹿港門戶大開,商船雲集,行郊林立,民生殷富,市街長三里許,猶盛鹿耳門。

    乾隆50年至道光末年的六十多年間尤其是鹿港的全盛時期,與現今的台南、萬華並稱為「一府、二鹿、三艋舺」台灣三大門戶,「鹿港飛帆」為當時出名之勝景。

back.gif (840 bytes)


鹿港斜陽

鹿港百餘年前古圖

oldmap-1.jpg (46172 bytes)     鹿港本為河港,易受河沙遷襲堆積影響,時為深水良港,時為積沙閉塞。清康熙56年已有首次淤沙紀錄,雍正年間船隻已不能抵港,然於乾隆中葉至嘉慶年間,港復寬大,水復廣深,又值正式設口開渡,於是又開啟了一段黃金歲月。

    好景不常,嘉慶末年(約1820年),濁水溪夾帶大量泥沙,鹿港又漸淤積成小港,商船停泊不易。嘉慶中葉後,來往商船已漸改由王功港(鹿港南方)出入;道光時期,王功港又見淤塞,再改從番仔挖(今日之芳苑鄉)出入;同治年間,番仔挖又告淤塞;光緒年間,只好在港西二里處設一新港,名為「沖西港」。

    光緒21年(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後,沖西港更因泥沙淤積移至距鹿港街約4里之處,其出口更被幾座沙洲壅塞,已無港灣形式,大船雖不能出入,帆船卻仍然未減,因其地利之便,仍為中部重要港口。

    光緒24年(1898年),沖西港又因洪水氾濫再告淤塞,於是又在鎮郊洋子厝溪下游設立新港口,名為「福隆港」,位於鹿港街西北方6公里處。但帆船於福隆港僅能趁滿潮時進出,再以竹筏運輸至鹿港街上。

    日治末期,沙洲淤積已至無可救藥的地步,連小型船隻也無法入港停泊;此時又臨中日戰爭爆發,與大陸斷絕通商,鹿港已有名無實,形同廢港。雖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陸帆船曾一度恢復往來貿易,但仍只是曇花一現,國民政府撤台後又告關閉。此後,鹿港經濟一落千丈,許多居民被迫出外謀生,稱為「鹿僑」。

 

back.gif (840 bytes)


行政沿革

朝代時期

起訖年代

行政機構名

註解

荷蘭~顏鄭時期

明天啟初年~永曆15年1620~1661

(平埔族)馬芝遴社

 

明鄭時期

永曆15年 1661年

(東都)天興縣馬芝遴社

鄭成功稱台灣為東都

永曆18年 1664年

(東寧)天興巡馬芝遴社

鄭經改東都為東寧

滿清時期

康熙23年 1683年

承天府諸羅縣馬芝遴社

承天府初有台灣、諸羅、鳳山等三縣

雍正元年 1723年

台灣府彰化縣馬芝遴保

彰化縣初有13保半後增為16保

日本時期

明治28年 1895年

台中民政支部 鹿港民政支部

屬台灣總督府

明治30年 1897年

台中縣鹿港辦務署

明治31年 1898年

台中縣鹿港支廳

明治34年 1901年

彰化廳鹿港支廳

明治42年 1909年

台中廳鹿港支廳

大正9年 1920年

台中州彰化郡鹿港街

國民政府時期

民國35年

台中縣彰化區鹿港鎮

屬台灣省政府

民國39年

彰化縣鹿港鎮

back.gif (840 bytes)